广交会:外贸进结构转型期 高附加值产业提速

摘自:南方日报 2014-10-30 10:45:03   

116届广交会二期27日在琶洲展馆落下帷幕。截至26日,本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统计数为150762人,比去年同期微增1.56%。至此,本届广交会已经过去三分之二,中国外贸基本的“水温”已然可知。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外贸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也需要寻求一种与之对应的新常态。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意识到,在中国外贸经历了二三十年高速增长之后,我们不得不接受和适应这样一个事实:未来中国外贸将保持略高于或约等于GDP的增速,这种情形有可能成为常态。在如此形势下,一些外贸企业也摸索出了一套生存之道。

中国外贸步入结构转型期

记者在广交会展区见到佛山一家电器企业销售经理伍女士时,她正摇头苦笑:“11点多了,还没一个采购商上门。”伍女士的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直流微电机,产品主打欧美市场。其实该公司今年下半年形势还算乐观:去年全年出口订单400余万美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00万美元。“但我们还是要来参加广交会,就是要告诉客户:我们的工厂还在,新产品还有。”伍女士告诉记者。

不止一家企业会在言谈中回忆起过去的“黄金时代”: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厂家只要把产品摆上广交会,就有客商下单。一年两届广交会拿回的订单,足够企业做满一年。这样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增多……这些都是横亘在外贸企业面前的难题。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日前表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即处于增速的换挡期和结构的转型期。中国的外贸已经从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到了中高速增长的阶段。对于外贸企业来讲,这也意味着,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的“血汗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从整体环境看,制约和影响外贸增长的国内外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国际需求恢复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难以指望通过减负来直接刺激其回升。

“新常态”下企业优胜劣汰

相比一些企业艰难处境,广州一家家居用品公司的总经理李先生对广交会显得胸有成竹,他一口气拿下了一至三期的广交会展位。原来,由该公司设计师团队自主设计的DIY家居用品在广交会上大受欢迎,订单已经排到了30个月以后。李先生说,今年该公司的出口额有望翻番。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外贸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很容易拿到订单,但也愿意花大力气去搞研发,不过,却可能被打价格战的企业淹没。而当经济步入新常态时,客户变得挑剔了,优质的企业反而脱颖而出。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越来越多的订单向优质的企业聚拢,而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不得不永久退出这个行业。

在本届广交会的一个论坛上,法国知名设计师Michel Millot直言:中国企业对产品功能设计研究不足,迟早会走向倒闭。许多中国厂商的产品从模仿起步,其他企业则继续模仿前者。最后市场只能降价竞争,或者降低产品质量,受害的是消费者和企业双方。企业只有优化产品功能的设计,才能让产品长久生存。

新经济成份正茁壮成长

经济新常态不仅意味着适度的经济增速,也预示着更加优化的经济结构、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更好的经济质量以及更优越的经济制度环境。同时,经济新常态也为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在本届广交会上,3D打印机悄然成为一股科技新潮流。在本届广交会上,广州一家产品设计公司的展位经常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来参观和咨询的客户非常多,成交量也颇为理想。该公司业务经理曾先生介绍,今年新研发的食品3D打印机最受关注,市场售价为1300多美元。虽然产品尚未在国内上市,但已引来不少国外客户关注。曾先生说,公司从2002年开始对3D打印机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已建成年产量1万台的生产基地。企业的目标是做出中小企业买得起、用得起的3D打印机,使之为中国企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动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仍在持续改善,增长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内生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成份正在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