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造型思维定向分析

唐山学院艺术系  2014-12-30 16:01:22   
   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陶瓷发展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商周时代的白陶、釉陶;秦代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简洁生动的两汉陶俑;唐代绚丽夺目的“唐三彩”;宋代的青瓷、白瓷等都是陶瓷发展史的见证。其中大部分陶瓷造型是碗、瓶、罐、壶等器皿型产品,其造型结构严谨,直到现在,仍对我们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那么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对传统陶瓷造型进行理性分析、研究、学习、借鉴,设计出不仅仅是主观者判断的美,而且要符合时代要求,为消费者欣赏水平所认可的美的陶瓷造型设计。

  本文通过对传统陶瓷造型观念、设计思维的分析和理解,在分析诸多著名日用陶瓷设计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过程中的三种思维方式。

  一、审美直觉的设计思维理念

  张岱年先生指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以重和谐,重整体,重直觉,重关系,重实用为特色。”(1)他又进一步谈到:“中国传统哲学讲直觉很多,情况也颇复杂。”(2)可见,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直觉就是主体无须经过一个逻辑的分析演绎的过程,而是在对客体外观的感性关照的即刻,迅速地领悟到某种内在的意蕴和情感。”(3)所以,中国古典美学把这种审美直觉称之为“妙悟”。钱钟书先生认为“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是一种体验有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陶器产生之前,先人如同其他动物,仅仅依靠本身的器官和体能活动来维持生存,当他们注意到自然界原生果实的皮、壳,可以盛水和储存食物并有所思考时,说明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进而当他们认识到泥土和火可以烧制出陶器并可以用来盛煮食物时,变无疑是对自然界原生容器——果壳等物的直觉和认识的超越。这种依靠直觉所进行的创造和实践,我认为就是人类最初的直觉设计。

  直觉的心理准备是想象,想象可以把各种知识及知识的各个成分纳入新的联系,从而有可能建立新颖的功能和形态,如果不善于通过直觉来整体的关注设计对象,该项设计很难有所创新和突破,往往流于现有设计的拼凑和复制。尽管陶瓷现代设计更系统,更科学,但仍然不能离开直觉,直觉是陶瓷现代设计的基础,如果说远在原始社会初期的先人依靠直觉,创造出了辉煌的彩陶和黑陶艺术,那么在客观条件更加优越的今天,我们通过设计方法的系统化而减少盲目性、偶然性、随意性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发挥人的直觉设计潜能,设计出更具独创性的优秀作品。

  曾经设计了一套自称为“米奇老鼠”咖啡具,起初设计时,我在草稿纸上随手勾勒了许多小稿,突然觉得其中一个颇具形式感,整个壶体的造型仅仅是两条自由的曲线,且壶嘴和壶体合为一体,整个造型可谓自由简洁,又较新颖大方,于是又经过几许修整,设计出了这套具仿生形象又不完全模仿其真实形态的“米奇老鼠”咖啡具。我觉得这套咖啡具的设计完全是一种内心的潜能的意识,也就是那种所谓的直觉式的顿悟,灵感突发的结果吧!

  我认为,在陶瓷设计过程中,这种非逻辑思维——直觉、灵感和想象,他在设计的关键性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新型的陶瓷产品,往往先依靠直觉,再经逻辑推理,就能设计出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陶瓷产品,既象科学家先有假设,再进行验证,又象艺术家依靠直觉,感悟进而创作出风格独特的艺术品一样。

  当然,采用直觉设计的方法,其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因为它成功与否,取决与个人的智力、灵感和不断探索的毅力,加之直觉设计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二、拟物象形的设计思维理念

  我们承认上面所述的直觉设计理念,并不等于把它绝对化,以至否认理性活动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相反,它恰恰是感性经验长期积累,理性思维持续进行的结果。也就是说,这种直觉的顿悟,灵感的突发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设计者平时对周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亲身体验。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是普普通通之物亦包含着美的价值和魅力,只要我们是有心人,这些都将成为我们造型语言的根基。久而久之,这些美的事物便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这些储存在大脑中的印象,就是灵感产生的前提。艺术离不开生活,陶瓷设计同样离不开生活。

  纵观中国传统的陶瓷造型,从原始社会的陶器造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早期模仿自然形态开始(彩陶文化半坡时期的船形彩陶壶),一直发展到清代末年的瓷器(如其中的宋瓷孩儿枕),直至持续到今天,许许多多的陶瓷造型都是采用拟物象形的方法。如著名的阿尔茨堡瓷器公司生产的品名为(美丽的少女)咖啡具,造型秀丽,模拟的自然形态如同待放的花蕾,孕含着一种怡情的自然美。“美国活力”日用陶瓷设计中题为“火鸡”的陶器,有奶缸、壶体、蛋杯几杯盖组成,以蛋卵的有机形作它的基本形态,饱满而又可爱,细部处理又紧紧围绕“火鸡”这一命题,壶盖设计成“火鸡”的头盖状,壶嘴、壶把乃至壶底,都将“火鸡”的形与神高度概括,表现得惟妙惟肖。奶缸更是别出心裁的将圆形口部加以变形处理,犹如一稚拙可爱的小鸡,连盘子也舍去了我们见惯的圆形,三个微微小尖状突出在圆盘上,与壶嘴、壶盖等呼应,使这一系列成为互为密切联系的有机体。是美国感恩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鸡的有趣真切的再现。

  我设计的“米奇老鼠”咖啡具,从造化中得到灵感,模仿动物的形态,进行加工再创造。整个造型形态简练,壶嘴与壶体连成一体,微翘的壶嘴犹如老鼠的小脑袋在探头探脑,圆形的把手和盖纽使整个造型产生一种跃动感,并且其中渗透着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情感的交流。造型的设计没有完全照搬老鼠的形象,我以它的伶俐、乖巧作为我思维的启迪,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念加以创造,使其整个造型具有鲜明的个性。从中可以看出,这套咖啡具的设计是比较含蓄地借助于原形的形态和意味,进行加工创造的,完全是一种意向的展示。拟物造型的思维设计理念,在于它能够借助于自然界和人为的各种形态,启发构思,再现单纯化了的优美形象,甚至比原来的形象更优美,更动人。

  各种不同类型的造型中,渗透着设计者本人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物化为具体的陶瓷造型形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不同,在其造型设计中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三、反向思维的设计理念

  随着日用陶瓷现代设计的发展,许多设计思路已经被人们熟悉和接受。由于人们都有一定的惯性思维,这些已有的设计思路往往束缚了设计者思维的创新,即模仿容易,创新艰难。因此,突破已有的设计思路,寻找新的视角切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惯性思维的方法上,人们得到的都是尽人皆知的事物的特点。用辨证的观点来看,有些事物的反面才能表现出特有的规律。人们通过反向思维的方式可以突破许多固有的观念,从而迸发出新的设计思路。反向思维运用到陶瓷设计中,往往能设计出令人惊奇的、意想不到的作品来。如在设计茶具时,我们可以打破惯常的壶嘴、壶体、壶把的平衡关系,茶具中壶把手主要起手握作用,而如果抛开这种实用功能,将壶把手作夸张处理,增加把手的空间尺寸,强调把手与壶身的空间对比,使把手从造型的一个局部转变成造型的主要部分,从而带给人崭新的对比变化的情趣。

  反向思维的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反向思维也不是任意的,它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如要注意其实用功能和遵循形式美的原则。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