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关区陶瓷出口逆势上扬

国际商报 2007-04-03 8:24:45   

  在线国际商报讯 自2006年9月国家五部委将部分陶瓷产品出口退税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降至8%,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后,厦门关区陶瓷出口非但没有下滑,反而“逆势”上扬,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据厦门海关统计,今年1~2月,厦门关区出口陶瓷产品644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9%,比2006年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

  据厦门海关有关人士介绍,1~2月,厦门关区一般贸易出口陶瓷6109万美元,增长34%,占出口总值94.8%;加工贸易出口180万美元,大幅增长2.3倍,占出口总值2.8%,其贸易方式下出口产品主要为陶瓷餐具。有六成以上产品出口欧盟和美国,出口东盟成倍增长。其中出口陶瓷仍以装饰用陶瓷制品为主,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比重增长迅速,已成为厦门关区重要陶瓷出口种类,陶瓷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私营企业陶瓷出口飞速发展,成为厦门关区陶瓷出口主力军。福建德化是福建陶瓷出口主要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出口基地。近几年,民营企业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外贸积极性高涨,出口值明显增加。今年1~2月,私营企业出口陶瓷3037万美元,增长66%,占出口总值47.1%。

  据悉,陶瓷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导致利润下降,国外经销商坐收“渔利”。近几年,陶瓷业产能迅速扩张,竞争激烈,大小企业纷纷打出价格牌,致使陶瓷产品出口价格水平越来越低,产品质量也有所下降;其次,有质量无品牌是国内陶瓷出口企业的“痛”中之最。福建陶瓷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居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弱,许多优质产品只能打着国外的品牌才能进入高端市场;再者,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陶瓷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印度和韩国分别对我国抛光砖和陶瓷砖征收反倾销税,近期巴基斯坦又对我国建筑陶瓷实行反倾销调查。另外,许多国家对陶瓷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如欧盟、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产品强制性认证、放射性检测和装运前检验等技术性壁垒也日益苛刻。

  有关专家建议提高陶瓷产业准入门槛,扶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好,限制小企业劣质生产、低价出口现象;高度关注国外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及时指导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特殊技术要求;建立陶瓷出口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及早了解国际市场的各种动向;鼓励和引导陶瓷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强品牌开发和推广能力,创出自己的品牌和名牌。

  刘莉敏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