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森林民族工艺编织商品走俏沿海市场

新华网  2007-09-26 9:12:30   
 

琳琅满目的旅游贝壳手提包

月20日,秋风送爽,阳光明媚。笔者来到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镇森林民族工艺编织厂看到,厂里各个编织车间的工人熟练地进行着各自的编织工序,一根根藤条在她们灵巧的手中不断飞舞,一会儿工夫,一个个小巧玲珑和制作精美实用的小儿自动摇篮、杉木小推车、旅游手提贝壳包等产品很快就编了出来,而且设计新颖,美观实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大兴森林民族工艺编织厂,是2003年由打工返乡农民石玖根投资兴建的,当笔者问起石玖根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是本县盘信镇团寨村人,1989年在沿海打工,为了回报家乡,2003年回乡办厂,当时投入37万元,在大兴镇办起了藤编工艺厂,由于当地销路不好,头年亏损过半。2004年为了找销路、拓市场,通过对广州、珠海、宁波等18家编织企业的考察得知,主要原因是我们家乡偏僻落后,住房条件普遍偏差,无法接受现代藤编工艺。找准问题后,我就把市场延伸到沿海及主要旅游景区。在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当我们把产品运到离大兴最近的而且也是最火爆的凤凰南长城景区去卖时,一天下来除卖得3.8万元现金以外还与北京客商签订了3万多元的合同。从那时起,大兴森林民族工艺编织厂的产品一路走俏,供不应求,并有客商纷纷前来订货,仅2007年上半年就有韩国、九寨沟、浙江等地客商签了订购合同就达130多万元。同时解决当地农民工130多人,年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今年仅工人劳务支出就可达到100余万元,为当地农民开僻了一条快速致富的新路子。现我们生产的工艺品主要有不锈钢环保小儿推车、杉木小推车、小儿自动摇篮、十二生肖、沙发、老人休闲椅和旅游手堤贝壳包等系列产品共30余种。这些藤编制品的形状五花八门,有飞鸟型、家禽型,有花卉型、蝴蝶型,总之只要想得到的我们就编得出来。我们厂已由以前的零星加工发展到现在的‘公司+农户’,把千家万户藤编手工业都联结起来,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近年来,该厂瞄准沿海市场和旅游景区,积极寻找商机,特别是通过去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大赛荣获铜仁地区指定旅游商品奖以来,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和销售渠道,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富了一方百姓。据该镇白岩村村民吴和爱介绍,她从2003年建厂以来就到厂里从事藤编加工,劳务费从最初的每月600元增加到现在的1500元,除传授全家6口人学会编织技术外,还带动了全村60余人进入了编织厂,并都走上了富裕路。吴和爱在未进厂之前,自已的小孩上学仅100多元的学费都拿不出,当时全家5口人都拥挤在一间房屋住,田土只有四挑面积,一年粮食收入只够3个月吃,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98年爱人住院动手术一次就花去了4000多元,全靠亲戚朋友借钱才得已度过难关,直到2004年才还清债务。现在可好了,每年全家仅藤编一项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去年家里还买了一台川路车,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今年又新修了砖房和添制了高档家俱及家用电器,过上了舒坦的日子。沙坝河乡村民杨光同告诉笔者,他现在每月可拿到1300元左右的工钱,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就连茶园村的残疾青年余成金,每月也可拿到600元,他从以前连生活都要靠别人照顾的人,现在不仅解决了自已的吃穿问题,还担起了赡养年过八旬的父亲。该厂不仅发展壮大了自已,更主要的是为当地百姓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苗家的背篓、纺车

农村妇女如今成了编织的主力 

十二生肖藤编工艺品深受消费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