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面临六大国际风险
2007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昨天在北京发布,报告对全球191个国家的国家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共有79个国家的参考评级被实时调整。报告显示,与2005-2006年相比,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整体风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但近三成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上升。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是迄今为止我国惟一具有中国视角特色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也是目前我国国内惟一面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公开发布的国家风险报告,被称为中国企业海外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报告重新认定191个国家风险水平
报告显示,与2005-2006年相比,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整体风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中东欧和非洲地区的风险水平整体向好趋势明显。与此同时,部分国家则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数据显示,全球有近三成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其中以玻利维亚、斯里兰卡、黎巴嫩、伊朗等国的国家风险上升为最,均上升到第8级,步入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之列。
报告指出,近年来,由于全球战略格局发展,地缘关系变化,具体国家内部风险因素演进,无论是包括全球风险、地域风险在内的系统风险环境,还是以个体国家风险为主导的具体风险环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据此,最新《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全球191个国家的国家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共有79个国家的参考评级被实时调整,其中,56个国家评级调升,23个国家评级调降,调升和调降国家的比例各占29%和12%。
报告显示,整体而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风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参考评级的分布来看,处于最高(9级)和最低(1级)风险等级的国家比重均有所下降,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国家比重上升,反映出全球风险分布出现向中趋势,国别分布的偏度和峰度均有所降低。从参考评级的调整幅度来看,在所有参考评级发生变动的国家中,89%的国家调整幅度为1级,仅有9个国家出现2级或2级以上跳动,风险等级变动比较柔和,评级体系基本保持稳定。
■俄罗斯风险下降明显
国别而言,津巴布韦、伊拉克、阿富汗等10个国家的国家风险最高,在中国信保9级评估体系参考评级中名列最高的第9级,风险最低的国家包括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瑞典等。中国的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荷兰等国的国家风险在9级评估体系中居于第2级(风险较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家风险下降最为显著的当属俄罗斯,其国家风险由过去的第7级(其国家风险较高)下降为现在的第5级,进入中等风险水平之列。
报告还显示,瑞士由先前的第1级上升到目前的第2级。原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家风险最低的国家瑞士,由于移民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导致仇外主义的极右翼势力有所抬头,使得该国的国家风险较以前有所上升。此外,地缘冲突、经济结构性问题、投资环境恶化等风险因素造成国家风险水平上升。
■新兴市场风险普遍较高
报告表明,国家风险水平最高的第9级国家均分布于非洲和西亚,而国家风险水平较为显著(属于5-8类)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这些国家约占全球六成以上,且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这表明,虽然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水平整体向好趋势明显,但是总体而言,新兴市场是我国企业出口大型机电产品、从事工程承包、进行资源开发的重点市场,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家风险较高。
中国信保分析师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原材料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亚、安哥拉、秘鲁、智利、俄罗斯、南非和博茨瓦纳等国出口收汇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外汇储备水平上升,财政收入增加,对外偿付能力增强,因此直接导致这些国家风险水平下降,使得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风险水平整体向好。
核心新闻
高油价增加出口压力
昨天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在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风险状况出现明显好转的同时,部分国家则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从而对中国企业构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应该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警惕。中国信保风险分析师认为,部分国家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资源争夺引发争端危险
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争夺的加剧导致地缘冲突频繁发生。比如,为保证原油供应,美国加强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也不断升级。2006年1月,俄罗斯因价格问题切断对乌克兰的优惠天然气供应。作为报复,乌克兰曾暂时切断了俄罗斯通向西欧的输气管道。2006年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也因天然气价格问题而发生冲突,白俄罗斯同样发出了切断向西欧输气管道的威胁。这两起冲突都引起了欧盟各国的严重不安。对此,欧盟提出动用北约军队来保护供应欧洲石油和天然气重要管道的可能性。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上出现纷争,相互限制对方对能源等战略行业的投资和渗透。为保障原油供应的安全,美国准备在非洲本土建立非洲军事司令部,但遭到许多非洲国家的拒绝。
■民族主义带来国家风险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带来国家风险。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高涨,政府强调国家利益的维护和经济命脉的控制,导致这些国家修改重大投资政策,调整其税收政策,限制外资进入一些战略性领域,有些国家甚至对资源性行业实行国有化,导致在当地进行资源性投资的企业面临重大国家风险。例如,2006年3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新设合资公司的特许使用费由2004年底的16.7%上调至33.3%,而非2001年有关法律所规定的30%;所得税则由原先的34%上调至50%。2007年10月4日,厄瓜多尔科利亚总统签署一项总统令,宣布即日起该国将原定与各外国及私人石油企业的超额油价分成比例由50%提高到99%。而民族主义高涨,则导致工会势力加强,罢工频起,这使生产和工程进度等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个别国家,政府发布命令,要求企业提高基本工资,这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利润受到影响。在拉美投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深受其害。
■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环境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动荡。2007年初以来,次贷危机发端美国,蔓延全球,进而引发美国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造成了一些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重大损失,同时持续打击了金融市场信心,暴露出信用体系的脆弱,导致局部信用紧缩,恶化融资与投资环境。目前,与次贷危机相关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仍无法估计,其演化方向仍然未知,但是可以确定,次贷危机的消极影响将存在一段时间。需要指出的是,次贷危机与高油价形成双重效应,将减缓全球经济成长,增强经济下行风险,进而弱化甚至严重破坏其对外偿付能力和外币汇兑能力,抬升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水平。
■高油价增加出口压力
高油价威胁经济增长前景。基于剩余生产能力萎缩,供需矛盾激化,加之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市场投机等因素交叉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高油价时代似已不期而至。高油价对能源领带进口的国家来说,面临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在石油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出口压力增大。
■保护主义破坏国际贸易
全球国际贸易发展面临挑战。2007年以来,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相应升温。近期,中国商品在美国与欧盟市场屡遭不合理壁垒即是例证之一。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其一,在WTO规则的“掩护”下,滥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障措施,阻碍正常经贸往来;其二,将汇率和贸易等经济问题“泛政治化”,使单纯问题趋于复杂;其三,以“非市场经济国家”为题大做文章,破坏正常经贸环境;其四,以环境污染、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产品安全等问题为由大肆炒作,损害中国商品以至中国企业的市场形象。此外,耗时六年之久的“多哈回合”谈判面临破裂的危险,使全球自由贸易前景蒙上阴影。总体而言,有选择、有目的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必然导致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武装冲突威胁员工安全
地方武装冲突、恐怖袭击持续发生。比如在伊拉克、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武装抢劫、袭击、绑架当地中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失去安全感,中国工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无法继续工作。
新闻内存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对于商业风险而言,国家风险是由企业无法控制或不可抗拒的国家因素所决定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后首当其冲、无法回避的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可能遭遇到的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政府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是目前我国国内惟一面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公开发布的国家风险报告,以两年为一轮出版周期,将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家风险参考评级分为9个级别,分别标识为1、2、3、4、5、6、7、8、9,风险水平由1至9级依次增高。
■中国信保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信保,是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中国信保承保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国家风险包括买方所在国家的收汇管制、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等;买方风险包括买方信用风险(拖欠货款、拒付货款及破产等)和买方银行风险(开证行或保兑行风险)。
专家解析
苏丹的风险级别是多少?
苏丹的风险级别是多少?在昨天的“非洲地区的国家风险研讨”分论坛上,来自央视的主持人鲁健向现场的三个重量级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提问。6分或7分,是老总们的答案,而来自中国信保的专家梁志东则表示,三位企业家“故意地”低估了苏丹的风险级别,并表示,“风险级别越低保费费率就越低,风险级别高了费率相对就高,他们这么做(低估),是想逃费。”企业家之间的玩笑让专业的研讨变得轻松。
韦在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CFO):
我们在苏丹有比较大的项目,我为什么打6分呢?如果不考虑中国跟苏丹这样的一种经贸关系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打到7到8,因为中国的石油很多一部分来源于苏丹,我们两个国家有很紧密的经济关系,这个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国别风险。另外就是,苏丹石油产量很多,它的GDP的增长速度会很快。
靳春生(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
我打7分。我们公司在苏丹有很多项目,包括有10亿美元的项目。苏丹有一个问题,就是政治上的风险。苏丹南方和北方原来一直是在打仗,后来签了一个和平协议,可是南方现在独立性很强,再过两年可能要有一个全民公决,有可能要宣布独立,但油田主要在南方。(苏丹政府)它已经有些拖欠,将来的还款会有一些风险。
梁志东(中国信保副总经理):
我建议将苏丹的风险级别定为8。苏丹现在是这样的情况,它现在是中国信保承担海外中长期项目责任最大的国家,目前债务余额总量、需求量非常之大的根本原因,就是苏丹的贸易伙伴和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只有中国,再没有其他渠道了。潜在的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从明年开始苏丹进入还款高峰,每年都有大量资金对外偿债。
典型案例
■北美地区
中国信保在北美洲地区累计承保额达226.5亿美元,占中信保全球累计承保额的22.9%。从目前业务实践看来,其中化工产品、贱金属及相关制品、植物产品、纺织品的赔付率位于前列。从赔付原因看,拖欠问题最为突出,占整个赔付的70%以上。其次是拒收,主要与买家财务变化有关,多个出口商针对同一买家同时出现的情况增加。
相关案例
2006年初美国汽车配件行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经营困难,资金流难以维系,货款拖欠造成中国某企业15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2007年9月美国政府以安全问题为由要求美国某厂商大批召回电动车电池,因此严重影响了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导致企业破产,至少牵连了中国两家出口企业,累计向中国信保报损200万美元。
■欧洲地区
中国信保对于欧洲承保金额达到203.6亿美元,占中信保全球承保额的20.6%。重点赔付国家除了土耳其以外,以西欧发达国家为主。由于欧洲政治经济多元,市场结构复杂,导致各项业务发生现实损失及面临潜在损失的因素众多。
相关案例
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制定了全球最为严格的环保卫生和安全标准。中国企业和商品遭遇政策干预、贸易壁垒的事件频繁发生。2006年7月欧洲开始执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技术标准大幅度提高,买家对于从中国进口的机顶盒拒付赎单。
■亚洲地区
中国信保在亚洲累计承保金额达402.8亿美元,占中国信保全球承保额的40.7%,亚洲是中国信保业务规模最大、保险责任最为集中的地区。亚洲市场复杂多变,信息渠道不充分,既定业务常因不确定因素而导致失败,中小买家偏多,商业环境不透明,非法讨债解散公司和欺诈现象严重,因政府偏袒过度或者是过度干预而导致的拒收风险明显。因为政策、法律环境变动频繁的政治风险突出。
相关案例
泰国由于客车市场信息不充分,出口车型定位错误,国内某知名汽车制造商面临若干客户支付能力不足,拖欠货款达数百万美元。在韩国某中间商向中国一家电子企业采购电子元件,捆绑韩国软件后向德国出口,但是由于软件配套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导致德国买家拒绝付款,造成近百万美元的损失。
■拉美地区
中国信保在拉丁美洲投资保险业务有了起步,地区累计承保金额66.2亿美元,占中国信保全球累计承保额的6.7%。从已有的业务看来,该地区业务过度集中于资源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差,政府干预较多,区域性的政权更迭频繁,政策持续性差。石油、天然气、电信等重要行业均面临着传统和变相的国有化风险,项目执行风险突出,普遍存在着项目延期、劳资纠纷等问题。
相关案例
2006年初巴西全国性干旱导致农民拖欠农药款,第二大农药生产商出现经营困难,中国有五家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共计620万美元的货款被拖欠。2007年初,委内瑞拉政府拟对某电子公司实行国有化,随即加强了外汇管制,导致该公司对中国某企业两百万美元的货款无法汇出。此外,委内瑞拉某铁路项目涉及金额高达1.8亿美元之巨,项目建设尚未完工却因政府单方面提出终止合同使得项目面临重大风险。
■非洲地区
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在非洲是唯一以中长期险和投资险为主,长线业务规模大于短线业务规模的地区,反映了中非贸易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地区累计承保额70.8亿美元,占中国信保全球承保额的7.2%。
相关案例
截至2007年11月末,中国信保支付赔款超过3000万美元,在苏丹2007年初以来由于苏丹方面的财政紧张导致了数千万美元的拖欠,由于中信保公司的积极参与和与对方政府的交涉,欠款上周刚刚得到解决。在尼日利亚中信保承保的某大型电信项目受资本私有化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严重亏损,相关中国企业面临超过8000万美元的损失。在加纳某电信项目出现严重亏损,由于中信保公司的介入提前参与项目的处理,成功阻止了风险的发生,协助银行追回了欠款。
■报告重新认定191个国家风险水平
报告显示,与2005-2006年相比,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整体风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中东欧和非洲地区的风险水平整体向好趋势明显。与此同时,部分国家则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数据显示,全球有近三成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其中以玻利维亚、斯里兰卡、黎巴嫩、伊朗等国的国家风险上升为最,均上升到第8级,步入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之列。
报告指出,近年来,由于全球战略格局发展,地缘关系变化,具体国家内部风险因素演进,无论是包括全球风险、地域风险在内的系统风险环境,还是以个体国家风险为主导的具体风险环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据此,最新《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全球191个国家的国家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共有79个国家的参考评级被实时调整,其中,56个国家评级调升,23个国家评级调降,调升和调降国家的比例各占29%和12%。
报告显示,整体而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风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参考评级的分布来看,处于最高(9级)和最低(1级)风险等级的国家比重均有所下降,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国家比重上升,反映出全球风险分布出现向中趋势,国别分布的偏度和峰度均有所降低。从参考评级的调整幅度来看,在所有参考评级发生变动的国家中,89%的国家调整幅度为1级,仅有9个国家出现2级或2级以上跳动,风险等级变动比较柔和,评级体系基本保持稳定。
■俄罗斯风险下降明显
国别而言,津巴布韦、伊拉克、阿富汗等10个国家的国家风险最高,在中国信保9级评估体系参考评级中名列最高的第9级,风险最低的国家包括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瑞典等。中国的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荷兰等国的国家风险在9级评估体系中居于第2级(风险较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家风险下降最为显著的当属俄罗斯,其国家风险由过去的第7级(其国家风险较高)下降为现在的第5级,进入中等风险水平之列。
报告还显示,瑞士由先前的第1级上升到目前的第2级。原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家风险最低的国家瑞士,由于移民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导致仇外主义的极右翼势力有所抬头,使得该国的国家风险较以前有所上升。此外,地缘冲突、经济结构性问题、投资环境恶化等风险因素造成国家风险水平上升。
■新兴市场风险普遍较高
报告表明,国家风险水平最高的第9级国家均分布于非洲和西亚,而国家风险水平较为显著(属于5-8类)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这些国家约占全球六成以上,且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这表明,虽然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水平整体向好趋势明显,但是总体而言,新兴市场是我国企业出口大型机电产品、从事工程承包、进行资源开发的重点市场,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家风险较高。
中国信保分析师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原材料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亚、安哥拉、秘鲁、智利、俄罗斯、南非和博茨瓦纳等国出口收汇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外汇储备水平上升,财政收入增加,对外偿付能力增强,因此直接导致这些国家风险水平下降,使得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风险水平整体向好。
核心新闻
高油价增加出口压力
昨天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在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风险状况出现明显好转的同时,部分国家则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从而对中国企业构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应该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警惕。中国信保风险分析师认为,部分国家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资源争夺引发争端危险
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争夺的加剧导致地缘冲突频繁发生。比如,为保证原油供应,美国加强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也不断升级。2006年1月,俄罗斯因价格问题切断对乌克兰的优惠天然气供应。作为报复,乌克兰曾暂时切断了俄罗斯通向西欧的输气管道。2006年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也因天然气价格问题而发生冲突,白俄罗斯同样发出了切断向西欧输气管道的威胁。这两起冲突都引起了欧盟各国的严重不安。对此,欧盟提出动用北约军队来保护供应欧洲石油和天然气重要管道的可能性。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上出现纷争,相互限制对方对能源等战略行业的投资和渗透。为保障原油供应的安全,美国准备在非洲本土建立非洲军事司令部,但遭到许多非洲国家的拒绝。
■民族主义带来国家风险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带来国家风险。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高涨,政府强调国家利益的维护和经济命脉的控制,导致这些国家修改重大投资政策,调整其税收政策,限制外资进入一些战略性领域,有些国家甚至对资源性行业实行国有化,导致在当地进行资源性投资的企业面临重大国家风险。例如,2006年3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新设合资公司的特许使用费由2004年底的16.7%上调至33.3%,而非2001年有关法律所规定的30%;所得税则由原先的34%上调至50%。2007年10月4日,厄瓜多尔科利亚总统签署一项总统令,宣布即日起该国将原定与各外国及私人石油企业的超额油价分成比例由50%提高到99%。而民族主义高涨,则导致工会势力加强,罢工频起,这使生产和工程进度等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个别国家,政府发布命令,要求企业提高基本工资,这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利润受到影响。在拉美投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深受其害。
■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环境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动荡。2007年初以来,次贷危机发端美国,蔓延全球,进而引发美国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造成了一些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重大损失,同时持续打击了金融市场信心,暴露出信用体系的脆弱,导致局部信用紧缩,恶化融资与投资环境。目前,与次贷危机相关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仍无法估计,其演化方向仍然未知,但是可以确定,次贷危机的消极影响将存在一段时间。需要指出的是,次贷危机与高油价形成双重效应,将减缓全球经济成长,增强经济下行风险,进而弱化甚至严重破坏其对外偿付能力和外币汇兑能力,抬升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水平。
■高油价增加出口压力
高油价威胁经济增长前景。基于剩余生产能力萎缩,供需矛盾激化,加之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市场投机等因素交叉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高油价时代似已不期而至。高油价对能源领带进口的国家来说,面临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在石油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出口压力增大。
■保护主义破坏国际贸易
全球国际贸易发展面临挑战。2007年以来,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相应升温。近期,中国商品在美国与欧盟市场屡遭不合理壁垒即是例证之一。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其一,在WTO规则的“掩护”下,滥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障措施,阻碍正常经贸往来;其二,将汇率和贸易等经济问题“泛政治化”,使单纯问题趋于复杂;其三,以“非市场经济国家”为题大做文章,破坏正常经贸环境;其四,以环境污染、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产品安全等问题为由大肆炒作,损害中国商品以至中国企业的市场形象。此外,耗时六年之久的“多哈回合”谈判面临破裂的危险,使全球自由贸易前景蒙上阴影。总体而言,有选择、有目的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必然导致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武装冲突威胁员工安全
地方武装冲突、恐怖袭击持续发生。比如在伊拉克、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武装抢劫、袭击、绑架当地中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失去安全感,中国工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无法继续工作。
新闻内存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对于商业风险而言,国家风险是由企业无法控制或不可抗拒的国家因素所决定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后首当其冲、无法回避的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可能遭遇到的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政府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是目前我国国内惟一面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公开发布的国家风险报告,以两年为一轮出版周期,将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家风险参考评级分为9个级别,分别标识为1、2、3、4、5、6、7、8、9,风险水平由1至9级依次增高。
■中国信保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信保,是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中国信保承保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国家风险包括买方所在国家的收汇管制、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等;买方风险包括买方信用风险(拖欠货款、拒付货款及破产等)和买方银行风险(开证行或保兑行风险)。
专家解析
苏丹的风险级别是多少?
苏丹的风险级别是多少?在昨天的“非洲地区的国家风险研讨”分论坛上,来自央视的主持人鲁健向现场的三个重量级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提问。6分或7分,是老总们的答案,而来自中国信保的专家梁志东则表示,三位企业家“故意地”低估了苏丹的风险级别,并表示,“风险级别越低保费费率就越低,风险级别高了费率相对就高,他们这么做(低估),是想逃费。”企业家之间的玩笑让专业的研讨变得轻松。
韦在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CFO):
我们在苏丹有比较大的项目,我为什么打6分呢?如果不考虑中国跟苏丹这样的一种经贸关系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打到7到8,因为中国的石油很多一部分来源于苏丹,我们两个国家有很紧密的经济关系,这个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国别风险。另外就是,苏丹石油产量很多,它的GDP的增长速度会很快。
靳春生(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
我打7分。我们公司在苏丹有很多项目,包括有10亿美元的项目。苏丹有一个问题,就是政治上的风险。苏丹南方和北方原来一直是在打仗,后来签了一个和平协议,可是南方现在独立性很强,再过两年可能要有一个全民公决,有可能要宣布独立,但油田主要在南方。(苏丹政府)它已经有些拖欠,将来的还款会有一些风险。
梁志东(中国信保副总经理):
我建议将苏丹的风险级别定为8。苏丹现在是这样的情况,它现在是中国信保承担海外中长期项目责任最大的国家,目前债务余额总量、需求量非常之大的根本原因,就是苏丹的贸易伙伴和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只有中国,再没有其他渠道了。潜在的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从明年开始苏丹进入还款高峰,每年都有大量资金对外偿债。
典型案例
■北美地区
中国信保在北美洲地区累计承保额达226.5亿美元,占中信保全球累计承保额的22.9%。从目前业务实践看来,其中化工产品、贱金属及相关制品、植物产品、纺织品的赔付率位于前列。从赔付原因看,拖欠问题最为突出,占整个赔付的70%以上。其次是拒收,主要与买家财务变化有关,多个出口商针对同一买家同时出现的情况增加。
相关案例
2006年初美国汽车配件行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经营困难,资金流难以维系,货款拖欠造成中国某企业15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2007年9月美国政府以安全问题为由要求美国某厂商大批召回电动车电池,因此严重影响了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导致企业破产,至少牵连了中国两家出口企业,累计向中国信保报损200万美元。
■欧洲地区
中国信保对于欧洲承保金额达到203.6亿美元,占中信保全球承保额的20.6%。重点赔付国家除了土耳其以外,以西欧发达国家为主。由于欧洲政治经济多元,市场结构复杂,导致各项业务发生现实损失及面临潜在损失的因素众多。
相关案例
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制定了全球最为严格的环保卫生和安全标准。中国企业和商品遭遇政策干预、贸易壁垒的事件频繁发生。2006年7月欧洲开始执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技术标准大幅度提高,买家对于从中国进口的机顶盒拒付赎单。
■亚洲地区
中国信保在亚洲累计承保金额达402.8亿美元,占中国信保全球承保额的40.7%,亚洲是中国信保业务规模最大、保险责任最为集中的地区。亚洲市场复杂多变,信息渠道不充分,既定业务常因不确定因素而导致失败,中小买家偏多,商业环境不透明,非法讨债解散公司和欺诈现象严重,因政府偏袒过度或者是过度干预而导致的拒收风险明显。因为政策、法律环境变动频繁的政治风险突出。
相关案例
泰国由于客车市场信息不充分,出口车型定位错误,国内某知名汽车制造商面临若干客户支付能力不足,拖欠货款达数百万美元。在韩国某中间商向中国一家电子企业采购电子元件,捆绑韩国软件后向德国出口,但是由于软件配套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导致德国买家拒绝付款,造成近百万美元的损失。
■拉美地区
中国信保在拉丁美洲投资保险业务有了起步,地区累计承保金额66.2亿美元,占中国信保全球累计承保额的6.7%。从已有的业务看来,该地区业务过度集中于资源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差,政府干预较多,区域性的政权更迭频繁,政策持续性差。石油、天然气、电信等重要行业均面临着传统和变相的国有化风险,项目执行风险突出,普遍存在着项目延期、劳资纠纷等问题。
相关案例
2006年初巴西全国性干旱导致农民拖欠农药款,第二大农药生产商出现经营困难,中国有五家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共计620万美元的货款被拖欠。2007年初,委内瑞拉政府拟对某电子公司实行国有化,随即加强了外汇管制,导致该公司对中国某企业两百万美元的货款无法汇出。此外,委内瑞拉某铁路项目涉及金额高达1.8亿美元之巨,项目建设尚未完工却因政府单方面提出终止合同使得项目面临重大风险。
■非洲地区
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在非洲是唯一以中长期险和投资险为主,长线业务规模大于短线业务规模的地区,反映了中非贸易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地区累计承保额70.8亿美元,占中国信保全球承保额的7.2%。
相关案例
截至2007年11月末,中国信保支付赔款超过3000万美元,在苏丹2007年初以来由于苏丹方面的财政紧张导致了数千万美元的拖欠,由于中信保公司的积极参与和与对方政府的交涉,欠款上周刚刚得到解决。在尼日利亚中信保承保的某大型电信项目受资本私有化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严重亏损,相关中国企业面临超过8000万美元的损失。在加纳某电信项目出现严重亏损,由于中信保公司的介入提前参与项目的处理,成功阻止了风险的发生,协助银行追回了欠款。
· 我四家会员企业通过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 | |||
· 废瓷100%再利用 ,景德镇国内首创废瓷回收新工 | |||
· 告别营业税,拥抱增值税新时代 | |||
--------------------------------------------------- | |||
· 美国税改后,世界会怎样? | |||
· 港口反垄断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 |||
· 出货注意!法美俄等多国海关有新规定, | |||
--------------------------------------------------- | |||
· “一带一路”专利保护的新思考 | |||
· 阿根廷发布对华陶瓷卫生洁具反倾销初裁 | |||
· 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案期中复审公告 | |||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即时资讯 |
本月排行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