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玩具等制造业节后遭遇用工荒

楚天都市报 2008-02-20 9:43:24   
 

   “以前是赶都赶不走,现在是怎么留也留不住”,这已成为对中国珠三角目前用工现状的一个生动概括。
    今年,中国南方的二月格外冷。
    江岭觉得自己的心比天气更冷。作为广东东莞一家玩具厂的人力资源主管,他前两天刚刚收到了老板的“最后通牒”:再招不到人,他这个主管离下课的时间就不远了。

    两个月前,这家工厂就缺工200多人,年后情况完全看不到好转迹象。“以前工人是赶都赶不走,现在是怎么留都留不住”,怏怏的话语后面,有失落感的不止是江岭一个人。

  像“抢人”一样招工

    素有“世界工厂”美誉的光环下,东莞这十年来一直都是内地农民工南下的最大目的地之一。

    但这些天,在该市的长安、厚街、虎门等民工密集地点时,发现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第一要务,就是像“抢人”一样招工。

    在东莞境内,随便你往哪个方向走,总能撞见门前挂着“大量招工”横幅的工厂。

    14日上午10点半,长安镇。珠三角最大的制造业人才招聘基地——汇安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一楼大厅,10多家企业打出了巨幅招聘广告,让人有一种“来多少要多少”的错觉。

    下午4点,厚街镇。厚街劳务大市场康乐路分站内,招聘广告将大厅“塞”得严严实实。工作人员说,节后仍有大量民工因返乡探亲在流出。

    15日中午1点,茶山镇。增埗麒麟工业区最大的十字路口,一家制衣厂摆了个招工摊,大客车就停到路边,打工者上前只要谈好,连人带行李马上就被拖往厂区。

  技工缺,普工也缺!

    用工饥渴的企业,以鞋厂、服装厂、电子厂最多。

    东莞厚街广场旁有一个大型招工信息栏,40多个正在招人的企业,鞋厂就有22家、电子企业10多家。

    综合多家人才市场的用工信息可发现,用工企业八成以上在招普工,有的厂子一次招普工的数量就达上千人。

    普工缺的同时,对工厂效益有重大“决定权”的技工荒更让企业揪心。

    东莞开春后的第一场大型招聘会上,各类工程师、技工等技术类职位就占了总职位的四成多;项目经理、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等管理职位也有6%。

    在招聘会现场看到,除传统岗位外,要人较多的还出现了劳资专员、员工关系专员、法务专员等一批新鲜职位。

    智通人才连锁品牌关系部分析,企业环保意识正不断加强,像理文造纸、昌源环保科技一类的造纸、环保科技企业,都已加大在专业人才方面的招聘力度。

    此外,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在劳资和员工关系方面需要完善管理,未来,此类岗位人才将在很长时间里十分稀缺。
 “女工优先”的背景
    到东莞打工的门槛其实并不高,与前两年差不多,在大部分企业里,“初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视力正常”即可。

    不过,在招工难、劳动合同法实施、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等诸多背景下,今年东莞用工市场有了新的现象。

    2月14日一大早,贵州农民工张力华就从常平跑到长安。上个月刚辞工的他,此前在一家大型的手机配件厂工作了两年,每月工资一千多一点。“我这样的普工想找个待遇好的厂子仍然比较难,现在招普工都青睐女的,老板认为女工用心一些,也比较好管理。”

    张力华随手递过来一张招聘广告单,上面“女性优先,男性有经验者优先”的标注格外醒目。

    普工在性别上“重女轻男”,技工在年龄上“重老轻少”。

    厚街劳务大市场营销总监黄京告诉记者,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农民工平均待遇其实差不多,只不过珠三角加工型企业多,员工加班时间长,自由度较差,所以,“80 后”的打工者喜欢往长三角跑。而“70后”们已习惯了珠三角的环境,加上打工多年已成熟练工人,他们似乎更愿意回到老地方。

  用工和求职的胶着状态

    对企业而言,现在招工难,简直难于上青天。

    对怀揣着梦想南下的农民工来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同样极其不容易。

    作为撮合双方的中介人,东莞几乎各个劳务市场的人士都对现状有这样一个定语:招工难的主因,并不是供或者需的某一方减少所致,而是用工方和务工者谈不到一块,谈不到一块是因为工钱。

    汇安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曾途入行已三年。他说,从该中心掌握的信息来看,与前些年“多人求一事”不同,现在供求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打工者对待遇和环境的要求在提高。

    2000年之前,南下的农民工只要有点收入就行了。“现在的招工难,很难说是企业问题,还是务工人员的问题。”

    16日,东莞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供需两旺的情形验证了曾途的判断。

    主办方智通人才连锁的莞城总部、长安分部、塘厦分部当天共迎来1800多家用工企业,供岗2万多个。当天入场的求职者也是2万余名。

    有迹象显示,劳资双方目前在“谈价”问题上,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胶着状态:在各种生产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除非逼得开不了工,企业不会主动在人工价格上再轻易让步;而务工者现在似乎也不急,他们也懂得了用脚投票的威力。

    所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要工资不让步,很多企业在很多方面摆出了一副让步的姿态。

    比如,“合法”也是让步的一种,即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员工享受各种假期甚至带薪休年假,加班不超时、待遇不克扣,给员工购买各种保险。

    还有一类稍稍温情一些:如工厂设有体育场、网吧、图书室等;承诺定期举办舞会、放露天电影。还有的企业醒目标出“每年组织一次全厂性员工到深圳、珠海等地旅游,每年举行大型摸奖活动,奖品有电脑、数码相机、手机”……

  1300元“不令人满意”

    对几乎所有的务工者而言,与每月能拿到多少辛苦钱相比,其它的一些“待遇”应该都是不太重要的。

    东莞市政府规定目前政府允许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是690元,这在广东省还是处在中上等水平的。

    那么,对在南方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工而言,一个月忙到头,究竟能拿多少钱呢?

    在东莞期间,随机抽取了40家用工单位的信息,结果显示工厂给普工的工资每月多在1200元-1800元这一区间。

    这一标准是包含了加班费在内的。一般而言,底薪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出100元左右。

    加班费的计算行情是:周一至周五每小时6.18元、双休日8.24元、法定节假日12.36元。少数企业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各种名目的“津贴”,不过这一块的收入在薪水中占比极小。

    长安镇上一位“老职介”说,算上加班费,普工大多每月也就拿1300元左右,有的企业规定10小时甚至12小时之外的工作时间才算加班费,现在有了《劳动合同法》,这种状况有所好转。

    长安镇位居全国百强镇前列,它的工资水平代表着东莞,也代表着珠三角。

    就工资满意度问题,随机采访了8位务工人员,只有1个当文员的务工者表示满意,其余七人的一致说法是:工作太苦,收入太少。

    广东省正在酝酿调整最低工资,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新标准。其中,东莞的调整幅度至少在10%左右,也就是说,届时最低工资可能会涨到759元。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