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口转内销 当心专利“地雷战”

南方都市报 2009-05-26 14:20:27   

在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逐渐萎缩,国内市场成为企业求生存的大环境下,加工贸易型企业要由出口转内销的时候,面对比较陌生的国内市场,企业更要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为自己的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同时要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以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踩着竞争对手布下的知识产权“地雷”而功亏一篑。

  国内市场的机会是很大的,但同时它也不同于国外市场,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时候要重新认识国内市场,尤其是涉及到知识产权方面,一定要慎重对待。

  因金融危机,在国际市场逐渐萎缩,国内市场成为企业求生存的大环境下,企业除了重视流通与产品质量的同时,知识产权是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方面。

  东莞是中国加工贸易的缩影,这里集中了大量的代工企业。代工制造产业的毛利低已经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为了摆脱这个企业发展的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而在经济危机环境下,外需的骤减令代工企业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能够及时调整市场策略的企业。

  特别是当前外部订单剧减,加工贸易型企业要由出口转内销的时候,面对比较陌生的国内市场,企业更要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为自己的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同时要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以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踩着竞争对手布下的知识产权“地雷”而功亏一篑。

  这里我们讲一个很典型的专利“地雷”:2004年,美国企业莱伏顿以温州通领集团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告上美国法院,2007年7月10日,美国新墨西哥州地方法院判决通领集团的“接地故障断路器”产品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的专利权。这是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中,中国第一次在美国维权全胜。

  在美国官司进行的过程中,通领集团发现,莱伏顿在华全资子公司×××(东莞)有限公司,生产了与通领外观设计非常相似的“接地故障断路器”产品,并销往美国,有侵犯通领外观专利权的嫌疑。于是,2006年7月,通领集团将莱伏顿公司告上广州市中院,要求停止侵权并索赔1000万元。随后广州中院查封了涉嫌侵权产品。当年8月10日,莱伏顿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当年12月27日,复审委员会宣告维持该项专利权有效的决定。莱伏顿公司不服,转而将复审委员会告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判定专利复审委给予通领科技的专利权无效。2008年5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院判定专利复审委认定通领集团的专利权无效。

  然而,官司打到这个地步,最后双方也只能和解———莱伏顿也不能证明它拥有国内专利权。原因就在于身为行业巨头的莱伏顿不重视国内专利,而被通领抢占先机,用立维腾的技术申请了国内专利,结果莱伏顿无奈成为被告,使莱伏顿疲于奔命,浪费了很多时间。尽管莱伏顿专利被外国法院认定没有侵权,但不代表企业就真的拥有国内专利权,可以横行天下了。

  无奈的和解,造成的是莱伏顿的市场损失,“地雷战”的教训是惨痛的。这个案例提醒加工企业,国内市场的机会是很大的,但同时它也不同于国外市场,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时候要重新认识国内市场,尤其是涉及到知识产权方面,一定要慎重对待。

  要想避免类似的专利“地雷战”,有心转内销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一定要注意有敏锐的专利保护意识,先给对手在技术上追赶方面设置有效的法律障碍,形成保护自己坚固的盾牌。这样,不但可以保护自己免于对手的进攻,更是保护自己,限制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