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经济“出口”何在
扩大内需的“出口”,恰恰来自借危机之机,纵深推进相关的制度改革,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
本轮经济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的杀伤,让人十分感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几何时,沿海地区正是倚仗天然的出口便利,迅速占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地,但“过犹不及”——尽管有着某种心理准备,这种高依存度的外向型经济在经济危机面前表现出的脆弱还是令人震惊。就连身处内陆的部分河南出口企业,也深受“外需”萎缩的困扰,艰难度日。
正因此,关于“出口经济”的反思早已在政府、学界和企业界展开,各种追问追身而至。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带给我们的,难道仅仅是高外储的欢喜?企业撞上“外需紧缩”之南墙,又如何回头?外向型产业群的废墟上,植入怎样的发展新思维才算科学?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出口产业,如何才能冲出转型之困?如此等等,应该说,寻找外向型经济的有效“出口”正当其时。
出口市场的极度萎缩,使“扩内需”成为一段时间以来举国应对危机的最佳旗帜。对大国经济体而言,足够的内需市场,确实是经济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经济健康运转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但中国眼下扩大内需之战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除了“4万亿”效应,真正的消费市场并未被有效启动。究其原因,国人坚硬的储蓄偏好、社会保障体系的某种缺失、财富分配制度不尽合理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到位,等等,都成为消费不足的拦路虎。因此,扩大内需的“出口”,恰恰来自借危机之机,纵深推进相关的制度改革,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当然,此番危机暴露出美国过度消费之弊,却为另一极端。
对外向型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似乎成为它们在这个时节为数不多的战术选择。可诸多外销企业尝试内销的尴尬(包括渠道的、营销技术的、思维方式的等等),却让人感慨“单腿行路”的重大隐患。即便杀开内销一条小道,也是对本轮危机一次战术总结和短浅回应,就战略而言,提高创新能力,升级产品结构和附加值,掌握价格话语权,才是解决窘境的最终办法。
而对于外向型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而言,眼下以生产过剩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恰恰是经济转型的难得机会,因为过去那种靠低成本、低附加值取胜的发展战略,已经走到穷途。从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低级经济模式中走出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几乎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唯一的出路,也是真正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 我四家会员企业通过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 | |||
· 废瓷100%再利用 ,景德镇国内首创废瓷回收新工 | |||
· 告别营业税,拥抱增值税新时代 | |||
--------------------------------------------------- | |||
· 美国税改后,世界会怎样? | |||
· 港口反垄断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 |||
· 出货注意!法美俄等多国海关有新规定, | |||
--------------------------------------------------- | |||
· “一带一路”专利保护的新思考 | |||
· 阿根廷发布对华陶瓷卫生洁具反倾销初裁 | |||
· 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案期中复审公告 | |||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即时资讯 |
本月排行榜 |